电子期刊第九十九期

为何无法使用拒收功能

  答: 在院邮件系统的webmail中,当您点击“拒收”时,系统会将选定邮件的发件人地址添加到邮箱的“黑名单”中,但是个人邮箱黑名单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您在黑名单中添加的邮箱较多,则再添加时会出现错误提示。此时,请在黑名单中删除以前添加的邮件地址,释放出空间,以便添加新的邮箱。

  另外,由于垃圾邮件发送者采取不断变换发件人地址等方式发送垃圾邮件,所以添加黑名单的方法对过滤垃圾邮件的效果有限,请您将收到的垃圾邮件举报到abuse@cstnet.cn,系统会进行相关过滤。


更多问题

大数据能否打开云计算应用缺口?
 
  对于云计算,更多地是从IT架构上来说,IT资源得到更高的利用率。更多解决企业IT资源利用率不高,IT 部署较为繁杂,以及IT管理较为复杂的问题。应该说,云计算让企业的IT系统更加高效可控。这种高效可控,一定要为处理大数据而使用吗?不一定!将云计算和大数据结合来使用的企业,首先IT资源庞大,分布较为广泛,而且异构系统较多,另外,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数据多是混合结构的数据。要及时准确地处理这些数据,就必须求助云计算的力量。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动态

中科院国际会议服务平台


行业聚焦
  · 谷歌将在非洲推出通过文本信息接收发送Gmail邮件的服务
  · 电子邮件诞生30周年已成互联网基础
  · 伊朗宣布将在2013年3月推出国内互联网
  · 谷歌邮件解释关闭音乐搜索:仅一人20%时间维护
  · 七个技巧保护你的电子邮件安全
 

  谷歌将在非洲推出通过文本信息接收发送Gmail邮件的服务
   
 

  虽然在非洲已经超过10亿人口都拥有一部手机,不过其中使用电子邮件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近日,谷歌打算改变这一现状。据美联社报道,谷歌将在非洲推出一种全新的服务内容--通过文本信息的形式接收邮件。届时,谷歌将为民众提供能够访问互联网的功能手机。据悉,尼日利亚、加纳以及肯尼亚这三个国家成为首批受益者。

  美联社报道称,谷歌早于7月就开始在尼日利亚地区的各大广告牌打出该服务的广告。在该服务中,用户免费接收来自Gmail的邮件,而发送邮件则需要支付跟发送文本信息一样的费用。

  如果该服务一旦推广,那么谷歌将又会在非洲获得上百万的移动用户。而且这已经不是谷歌首次在非洲的移动平台上推出服务。早在2009年,它就曾与非盈利机构格莱珉基金会合作,在乌干达推出了通过SMS信息为手机用户推送健康、农业、天气等方面的信息。

 

电子邮件诞生30周年已成互联网基础
   
 

  1982年8月30日,互联网上最常用的一个复合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当时,一名16岁的年轻人希瓦·阿亚杜拉获得了计算机程序“email”的版权。而这一名称是“电子邮件”的简写。 尽管历史学家对于阿亚杜拉能否被称作“电子邮件的发明人”存在争议,但阿亚杜拉首先提出“emai1”的名称,这一事实可以肯定。

  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都已非常普及。RadicatiGrouP估计,全球共有超过33.75亿电子邮件账号,每天收发的电子邮件数量则接近1450亿封。相对于5年前,电子邮件帐户的数量也有大幅上升。2007年8月,comScore 估计,全球约有5.43亿电子邮件账户。而RadicatiGrouP估计,到2016年底,全球电子邮件帐户数将达43亿。

  自电子邮件问世以来,最重要的改变在于电子邮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根据2011年5月皮尤互联网和美国生活方式项目的数据,92%的美国成年互联网用户收发电子邮件,而其中66%用户每天都会收发电子邮件。

  根据ExactTarget今年的“渠道偏好调查”,目前电子邮件一方面是用户通信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是基于用户许可的营销信息传播渠道。在调查中,77%的受访者倾向于通过电子邮件接收企业的推广信息,而只有5%和4%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通过短信和FacebooK接收这样的信息。电子邮件同时也是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应用之一。

  许多人原本认为,在“email”版权发布30周年之际业内将举办庆祝活动,但实际上今年8月30日并没有这样的庆祝活动。这可能是由于电子邮件正受到其他新工具的冲击,最初是IM软件,随后是RSS、短信和社交媒体。

  实际上,在当前的社交媒体生态系统中,电子邮件仍扮演着重要角色。合广投资总合伙人弗雷德·威尔森去年曾表示:“电子邮件是社交媒体的秘密武器。今天,如果你希望留住用户,并吸引用户反复使用,那么没有比电子邮件更好的方式。”

  威尔森的观点在其他一些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有研究显示,66%消费者由于电子邮件营销信息而进行了购物,这使得电子邮件成为影响用户购物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当用户进行在线支付时,他们需要使用电子邮件地址,而在登录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Foursquare等社交网络时,同样需要电子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已成为连接交易网络和社交网络的关键,以及多种互联网活动的基础。尽管有时过多的电子邮件和垃圾邮件令人厌烦,但电子邮件仍然是推动当前互联网正常运转的动力。

 

伊朗宣布将在2013年3月推出国内互联网
   
 

  据国外媒体报道,伊朗政府日前表示,将推出自主国内互联网,该系统将在2013年3月完全投入运营。目前尚未清楚一旦该国内系统上线,所有对伊朗国外网站的访问是否都会被封锁。

  网络安全是提高网络限制的官方理由(Youtube和Facebook等网站已经被封锁),但可能并非偶然的是在2009年针对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示威活动中,互联网扮演了重要角色。路透社报道称,伊朗人“一般”通过使用VPN软件绕过现有的政府过滤。

  伊朗政府还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将“在几小时内”封锁对谷歌和Gmail的访问。伊朗学生新闻机构(Iranian Students’ News Agency)表示,这是对反伊斯兰电影“Innocence of Muslims Video”的回应。

 

谷歌邮件解释关闭音乐搜索:仅一人20%时间维护
   
 

  谷歌中国9月21日宣布,决定关闭音乐搜索服务,宣告这项服务在推出三年后将正式关闭。谷歌日前发布内部邮件称,因谷歌音乐搜索没有达到预期的影响力,决定再优化投入以更好服务用户和客户。

  谷歌中国称,过去三年已经降低了对音乐搜索的投入,绝大多数工程师已经转移到其他项目。现在该产品处于维护状态,且只有一个工程师投入其20%的时间。另外,分流过程已经处于后期,大多数受影响的工程师已经在为新项目工作。

  于关闭搜索是否会对流量造成影响,谷歌中国称音乐搜索已经不是过去期望的那种做法,所以预测这次产品关闭不会对搜索份额产生巨大影响。

 

七个技巧保护你的电子邮件安全
   
 

  最近互联网安全成为了热门话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安全很重要,可是该如何做呢?用户需要安全的网络空间,主要是保护自己的网上身份和避免受到黑客以及病毒的袭击,而最应该注意或者说警惕的地方就是电子邮件。因此,用户应如何保护电子邮件的安全呢?

  1.使用多个电子邮件账号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的电子邮件账户可能就是个人网上活动的纽带。想一想,你的社交网站通知、通讯等信息都会发送到你的电子邮件信箱,这意味你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如果篮子掉了,那么你就会失去所有的鸡蛋。换句话说,如果你把所有的活动都集成到一个单独的电子邮件账号上,那么一旦这个电子邮件被黑客窃取,那么你所有的个人信息都会被泄露,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使用多个电子邮件账号的原因。

  2.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

  延续多个账号的理念,密码也同样如此。不过有些人或许会说密码设立多了可能会记不住,不过至少你得保证你的“主”邮件账户的密码是独特的。

  如果说你所有的电子邮件都使用同一个密码,那绝对是犯了一个菜鸟级的错误。假如说有黑客攻入你的电子邮件账户,那你的个人信息绝对会被泄露。

  3.谨防网络钓鱼诈骗

  所谓“网络钓鱼”指的就是当你的账户遇到问题时,会有人让你通过发送用户名和密码以验证你身份的真伪来解决该问题。看起来像真的一样,但其实不然,这是窃取用户信息的一种手段。有时候向你索要信息的地方可能会让你链接到一个假网站,因此用户要高度警惕。

  4.不要点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

  网络钓鱼现象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不要轻易点击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当电子邮件中出现链接时,用户要小心,当然一些特定的电子邮件除外,就是当你在某个论坛或网站注册后,会有一个激活电子邮件的步骤。 如果你收到了一个垃圾电子邮件试图卖给你一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当你点击链接时,有时候可能是安全的,但也有可能会是危险的,带来了大量的病毒。

  5.不要打开不请自来的附件

  当涉及到电子邮件时,附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说你的好友或父母给你发送了一个电子邮件,当你打开附件时或许还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对于那些不请自来的电子邮件,千万不要对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因为这些邮件的文件名可能都是伪造的,JPEG文件可能是变相的EXE文件,只要你下载下来,里面就有可能存在病毒。

  6.警惕扫描病毒的恶意软件

  有的时候当你打开一封电子邮件时,可能会出现扫描病毒的软件,有些用户可能认为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其实不然,因为有的时候这些扫描病毒的恶意软件有时候会把安全的文件也添加上病毒。

  7.避免使用公共Wi-Fi无线网络连接

  使用公共Wi-Fi无线网络连接是非常不安全的。有时候公共Wi-Fi无线网络连接的背后操作手可能就是一些黑客,他们通过“网络嗅探器”来分析用户的数据信息,从而盗用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12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