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第九十六期

“彻底删除”按钮怎么不见了?

  答:新版院邮件的“彻底删除”功能在邮箱页面“更多”下拉菜单项中,这样设置是由于我们在日常客户服务工作中,经常有用户来电反映误点击了“彻底删除”按钮,将邮件从服务器中彻底删除而无法找回。

  鉴于此原因,此次升级只在页面明显处保留了“删除”按钮,即使误点击此按钮也会及时在“已删除”文件夹中找到有用的邮件,保留在“已删除”文件夹中的邮件系统会定期予以清除。


更多问题

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启动
 
  国内电商领域无法可依的现状有望终结。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发起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已经被列入国务院的“二类立法”计划,这意味着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已全面启动。此次立法业界普遍关注的是,网店是否征税和网络促销规范成为立法焦点,而此前愈发猛烈的促销价格战有望收敛,行业将更加有序发展。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动态

中科院国际会议服务平台


  中心动态
  · 中国科学院发出全球首封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 电子邮箱进入新时代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参加ISC’12会议
  ·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功承办2012年ITER IT工作组会议
  · 2012中国IP地址分配联盟高峰会议在珠海举办
  · 2012年科学与工程中多尺度问题的GPU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中国科学院发出全球首封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 电子邮箱进入新时代
   
 

  2012年6月19日,“网行天下邮,翰墨四海扬——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发布会” 在京召开,会上中科院科学家发出了全球首封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中国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互联网领域专家高度肯定了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实现互通的重要意义,是我国向国际互联网强国迈进的重要一步。

  此次会议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主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使用多语种电子邮箱地址钱华林@中科院.中国向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的互联网专家发出首封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各地代表纷纷回复邮件表示祝贺,共同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由于历史原因,多数互联网应用仅能选择英语,这给众多非英语国家的互联网普及带来不容忽视的语言障碍,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英语国家一直致力于非英语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从互联网引进之初,各国纷纷开发母语打字系统、母语显示系统,之后全球多语种域名的大力发展已将互联网话语权从应用层面扩展到标准层面。

  电子邮箱作为互联网最早和最普及的基础应用,其国际化多语种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其升级换代也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为克服这个难题,CNNIC主导制订了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地址核心国际标准——《SMTP 扩展支持国际化邮件》(编号:RFC6531),并于2012年2月18日由IETF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影响力。CNNIC此次发表的RFC6531是CNNIC继RFC3743、RFC4713、RFC5336之后在多语种领域发表的第四篇IETF国际标准。基于该标准,CNNIC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并和业界一流邮件服务提供商Coremail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开多机构间互通测试,使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的实际应用日臻成熟。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表示,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地址标准将支持各国人民使用本国语言作为电子邮件地址收发邮件,有效缩小了数字鸿沟,使互联网应用更加友好和多样化。同时,这一标准的启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在互联网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大力支持对中文域名、中文邮件、IPv6与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国际化多语种电子邮件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着力推进IETF国际化邮件地址工作小组的成立,协助联系世界各国专家,促成标准制定。下一步,中国科学院还将广泛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积极推动中文电子邮件的应用普及,借力技术标准发布,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地址标准的发表打破了英文作为电子邮件地址唯一选择的局面,加速了多语种电子邮件地址商业化进程。拥有超过3亿终端用户的邮件服务商Coremail创始人陈磊华表示,Coremail将加快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平台的升级,让电子邮箱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使用不同语言作为电子邮件地址。在以Coremail为代表的一大批电子邮件和网络服务商的积极投入、开发和服务下,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时代大幕必将很快拉开。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参加ISC’12会议
   
 

  6月17~21日,2012年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nternational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2012)在德国汉堡举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副主任陆忠华研究员、外事及计算化学主管金钟副研究员、可视化部主管单桂华高级工程师、系统部副主管牛铁高级工程师等一行6人出席了会议并成功参加会展。

  ISC’12会议共吸引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约2500名代表,包括超级计算科学家、研究人员、应用开发人员等。会上公布了2012年最新超算TOP500排行榜,由IBM制造的“红杉”(Sequoia)凭借16.32千万亿次/秒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曾排名全球TOP500榜首的日本“京”(K-computer)退居第二。中国以68套上榜系统数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超算TOP500排行榜是基于Linpack基准测试评定的全球500台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排名榜单。自1993年起,每年6月、11月各发布一次,是反映当今世界各国超级计算的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6月17日,应ISC’12大会组委会之邀,金钟副研究员在2012 HPC Workshop in Asia分会上作了题为“Updates of China Efforts on HPC”的报告,全面介绍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中国超级计算应用的最新发展,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超级计算中心随后参加了为期三天的会议展览,通过设立展台向全世界超级计算同行们展示了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的技术发展现状、超级计算应用的最新成果及未来数年内的发展趋势。技术人员也有重点地听取了会议的技术报告并同其他与会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了解了超级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通过参加ISC’12会议,超级计算中心进一步迈向国际舞台,更好地融入到了国际超级计算的“大家庭”,同时也为加速中国超级计算的全球化进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功承办2012年ITER IT工作组会议
 

 

 

  2012年6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办的ITER IT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行。ITER计划各参与方除美国通过视频会议参加外,ITER组织和其余六方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韩国和印度均派代表出席。会上各参与方汇报了各自的IT实施进展,同时,就ITER组织提出的远程协同设计改进方案、EDB系统软件集成、数据整合等方面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20日下午,与会代表依约来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现场考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主任戴博伟致欢迎词,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网络中心各部门的业务情况。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科学数据库中心、E-Sciences协同中心和科普中心分别派专家,根据各自部门主营业务和典型案例做主题演讲,与会代表们对ITER专网至ITER组织的国际路由、大数据量存储技术、协同设计环境构建等方面进行提问,共同交流IT技术实施方面的经验。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作为中方ITER计划IT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从2008年起承担科技部《ITER国际高速专用数据网的设计、测试及构建》项目,构建了ITER计划中方三个参与单位之间以及中方和其他六方之间高效、便捷、稳定的交流和协同设计及管理的国际高速专用数据网络平台,同时在数据接入、安全、存储、视频、网络加速等方面为ITER科学研究的实验及构建阶段提供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IT平台。此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功承办2012年ITER IT工作组会,对支持ITER计划国内项目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网络中心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又作为项目的IT技术支撑单位,服务于ITER中心和国内项目参与单位,初步形成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基于此次会议的沟通交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ITER IT工作成员建立起了初步联系,便于以后在IT技术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进一步保障ITER计划的顺利实施。

 

2012中国IP地址分配联盟高峰会议在珠海举办
   
 

  2012年6月6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为召集单位的中国IP地址分配联盟2012高峰会议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广东、浙江两省互联网协会等相关主管机构的代表,以及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联盟成员代表等共聚一堂,共同就当前IPv6大规模部署和商用等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沟通和探讨。此次会议上,由CNNIC发起的IPv6开放交换和应用验证中心正式宣布成立。

  会议提出,加快IPv6推广应用步伐,加速从IPv4向IPv6全面过渡,是中国互联网,尤其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迫在眉睫。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庞大的网民数量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IPv4地址资源变得更加紧缺。同时各种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成长也需要更多的IP地址资源,我国尚未使用的IPv4地址已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网络的发展,我们将面临极为严峻的地址供需缺口。

  广东省互联网协会会长李悌葛指出:“向IPv6的过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政府、运营、设备、终端、内容、基础资源服务等多个环节,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

  针对国内IPv6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需求,结合对国际IP地址分配政策的了解,CNNIC 早在2010年3月便推出了“IPv6地址快速申请通道计划”,即CNNIC的IP地址联盟会员单位可以通过CNNIC免费快速申请到一块可携带的IPv6地址,促进国内企业规划和申请更多的IPv6地址。截止到上月底已有100多家联盟内企业通过该通道申请了IPv6地址。下一步工作,CNNIC将联合业界同仁一起推动这些IPv6地址进行试商用或正式商用。

  CNNIC副主任刘冰在介绍由CNNIC发起成立的IPv6开放交换和应用验证中心(6pilot)时指出,“我们希望验证中心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真实的、稳定的IPv6网络环境,促进IPv6技术培训、IPv6网络测试、IPv6应用开发和移植、IPv6应用试点等研究、试验与推广活动,从而推动科研机构、互联网服务商、内容服务商,网络设备生产商,应用开发商等互联网产业链参与方的合作,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交换和应用验证推广平台,推动IPv6过渡进程”。

  目前,在全球整个域名体系13个根中,已有10个支持了IPv6;我国国家域名顶级域.CN在前期CNGI项目支持下,已完成IPv6升级改造。目前国家域名顶级节点已在全球建设19个,并计划于2012年扩展至30个节点;目前.CN顶级节点的DNS解析流量已达到日均15亿次,其中IPv6查询流量约占10%。为保障域名体系安全,CNNIC还在各合作单位部署域名安全系统,包括抗攻击设备、安全监测系统等,提升域名服务节点安全防护能力。

 

2012年科学与工程中多尺度问题的GPU应用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6月2日,2012年科学与工程中多尺度问题的GPU应用国际研讨会(GPU-SMP'2012) 在广东省深圳市顺利召开。会议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协办,英伟达公司提供大力支持。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日本长崎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化学所、上海天文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湘潭大学、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国内外近50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主任迟学斌研究员主持开幕式。首先,深圳大学陈国良院士致欢迎词,陈院士讲到现代高性能计算的快速发展需要应对许多方面的挑战,功耗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GPU技术是解决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的十年内,高性能计算机性能将向百亿亿次(Exascale)迈进,而GPU和多核CPU处理器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引领此进程。他希望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共同努力,积极推动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并预祝此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大会积极推动者明尼苏达大学Dave Yuen教授代表外方感谢主办方,这是继去年在兰州举办的第三次会议,希望越办越好。

  本次研讨会历时一天半,主要涵盖科学与工程多尺度问题的GPU解决方案相关议题,包括主题报告、嘉宾报告和学生报告共15个。来自芝加哥大学的Matthew Knepley教授介绍了一种基于GPU的低阶正交有限元方法;明尼苏达大学的Dave Yuen教授介绍了使用GPU库函数求解初值问题;日本长崎大学的Felipe Cruz博士讲了高性能GPU集群代码调优技巧;中科院超算中心的王龙研究员介绍了基于GPU平台的大规模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计算软件;英伟达的王鹏博士介绍了新一代开普勒架构以及新的编程特性;北京大学的陈一峰教授讲了基于数组的编程技术;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谭光明博士介绍了快速DGEMM在GPU上的设计和实现。

  本次国际会议为各国专家就GPU技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多尺度问题的应用与解决方案、高性能计算方法、先进的软件实现技术和平台环境建设等热点问题提供了充分交流与分享的机会。与会专家就GPU在计算与可视化技术中的主流发展方向与核心科学问题展开基础性的科学探讨,并提出了新见解和新发现。通过本次会议提升了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国际认知度和专业影响力。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12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