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第八十期

管理员如何修改用户的所属部门?
 
  答:在院邮件系统的管理员平台中,提供了修改用户所属部门的功能,以便于各单位对用户邮箱进管理。

  修改用户所属部门的详细操作方法请参见http://
help.cstnet.cn/answer.ht
ml#9中的说明。

更多问题

如何管理云端敏感数据
 
  如今云计算风起云涌,但在把关键的业务系统外包到云端之前,不妨先审视安全方面的一些问题。

  最关键的业务应用程序用来处理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财务、信用卡及其他敏感数据。如果任何这些信息受到危及,就有可能缠身官司,公司的品牌形象就会受损。这个恶梦可能会导致客户避免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云计算如何能切实有效地保护敏感数据呢?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动态

中科院国际会议服务平台


  Anti-Spam
  · 中国源发垃圾邮件数量明显下降
  · 赛门铁克:1月垃圾邮件比率为78.6%
  · 卡巴斯基实验室发布美国垃圾邮件活动情况
  · 警惕电脑成为“僵尸网络” 乱发垃圾邮件
  · 卡巴斯基发布恶意软件报告
 

  中国源发垃圾邮件数量明显下降
   
 

  从中国互联网协会获悉,2010年我国垃圾邮件治理成效显著,受到国际社会认可,中国源发垃圾邮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连续4个季度均未进入全球前十二位。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信息中心每季度一次的《中国反垃圾邮件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各季度中国邮箱用户收到的垃圾邮件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电子邮箱用户平均每周收到邮件中垃圾邮件的比例为37.6%,同比下降了15.8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表示,国外权威检测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指导行业协会联合业界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起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的治理体系,中国垃圾邮件量大幅下降。

  5年前中国实施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填补了中国在治理垃圾邮件方面的立法空白,使垃圾邮件治理工作有法可依。2007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业界共同建设的“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实时发布垃圾邮件的IP地址、域名黑名单,形成群防群治的治理环境。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信息中心主任曾明发表示,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了反垃圾邮件工作委员会,并建立反垃圾邮件信息中心为具体的实体支撑单位。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正在建设“国家反垃圾邮件预警及处置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与“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相结合,向社会提供垃圾邮件预警及处置服务,从而进一步有效降低国内垃圾邮件的传播比例,探索垃圾邮件治理的长效机制。

 

  赛门铁克:1月垃圾邮件比率为78.6%
   
 

  赛门铁克近日发布了2011年1月份的全球互联网安全统计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1月份病毒、垃圾邮件、恶意软件和其它不安全内容的走势。重点如下:

  垃圾邮件:1月份垃圾邮件占总邮件流量的78.6%,比2010年12月份降低了3.1个百分点。这也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当时垃圾邮件占到75.7%。

  从去年圣诞节起,垃圾邮件数量大幅下降,部分原因与三大发送邮件的僵尸网络——Rustock、Lethic和Xarvester——停止活动有关。过去两周,垃圾邮件总量从每天8020亿封降至每天3350亿封。报告称,不同地区的垃圾邮件比率也不同,如香港是79.2%,新加坡是77.2%,日本是75.2%。

  病毒:1月份,每364.8封邮件中就有一封含有恶意软件,比2010年12月份降低了0.03个百分点;

  钓鱼:每409.7封邮件中就有一封包含钓鱼攻击,比2010年12月份增长了0.004%;

  恶意网站:每天有2751个网站被屏蔽,比2010年12月减少了21.5%;

  1月份被屏蔽的恶意网站域名中有41.1%都是最新注册的,比2010年12月上涨了7.9%;

  1月份被屏蔽的基于网站的恶意软件中有21.8%都是全新的,比2010年12月份降级了3.1%。

 

卡巴斯基实验室发布美国垃圾邮件活动情况
   
 

  卡巴斯基最新发布了美国的垃圾邮件活动情况,从中也披露了世界上五大垃圾邮件发送国家。2010年11月份我们检测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同10月份相比,下降了0.6%,平均占全部邮件总量的76.8%。其中记录到的垃圾邮件最低比例出现于11 月1日,比例为71%。而最高比例则出现于11月7日,比例为85.6%。11月初,垃圾邮件的数量曾出现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Bredolab僵尸网络的控制中心被关闭。该僵尸网络到10月底已经感染了约300万台计算机。

  源自印度的垃圾邮件数量目前上升到全部垃圾邮件总量的10.4%,使其成为排名第一的垃圾邮件输出国。排名仅次于印度的则是越南(8.8%)、英国(6%)和俄罗斯(5.6%)。意大利排名第五,源自该国的垃圾邮件占全部垃圾邮件总量的5.2%。同十月份相比,增加了1.4%。

  美国掀起的反僵尸网络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果,结果11月美国甚至都没有入选排名前二十位的垃圾邮件输出国之列。自从卡巴斯基实验室开始监测垃圾邮件数量并设立这个排行榜开始,这是美国首次未上榜。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境内的药品类垃圾邮件发布者似乎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可能会遭受重罚,所以已经开始转型从事其他合作伙伴项目。十一月份此类垃圾邮件所占的极少比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该月初,药品类垃圾邮件占全部垃圾邮件数量的40%左右,但到月底时,其所占比例还不到所有垃圾邮件的三分之一。

  卡巴斯基实验室的高级垃圾邮件分析师Maria Namestnikova说,“药品类垃圾邮件仍然是一项利润颇丰的业务,所以直到最近之前,其在互联网上都非常猖獗。现在,丧失药品类垃圾邮件所带来的收入后,这些位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垃圾邮件发布者正在寻找新的赚钱机会。但是,做到这一点也十分困难。因为在10月后,尤其11月份,其他类的垃圾邮件比例也一直在波动。”

  同上月相比,针对PayPal的钓鱼攻击比例下降了27%,平均占全部钓鱼攻击总量的34.2%。11月份,针对Facebook的攻击增长了一倍。而针对所有社交网站的攻击比例也增加到16.9%。此外,钓鱼攻击者对eBay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针对eBay的攻击数量同10月份相比,翻了三番,占所有钓鱼攻击的14.8%。整体11月份钓鱼攻击的范围要比上个月广泛,其中针对MasterCard和Visa信用卡用户的攻击最为常见。另外,针对Delta信用卡用户的攻击又重新出现。

 

警惕电脑成为“僵尸网络” 乱发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发送者不停地寻找互联网上没有受到保护的电脑,以便控制它们可以匿名发送垃圾邮件,将它们集中成为一个机器人网络,便被称为“僵尸网络”。“僵尸网络”由数百万发送垃圾邮件的家庭电脑组成。

  垃圾邮件发送者通过扫描互联网去寻找没有安全软件保护的电脑,然后在它们上面安装坏的软件—即我们所知的“恶意软件”,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远端控制的大门。这就是为什么要不断的更新电脑安全软件的原因。

  恶意软件也经常隐藏在应用软件中。它们可以像游戏、文件共享程序、定制的工具栏等被自由的下载。有时,当访问不良的网站时,它们也会被自动的下载并安装进您的电脑中。

  另一种方式是垃圾邮件发送者发送有附件、链接或图片的邮件,当点击它们的时候,就会悄悄地安装恶意软件。所以要万分小心地打开您的邮件中的附件—即使它们好像来自您熟知的人们。如果发送的邮件中带有附件,最好在文本的邮件中说明它们。

 

卡巴斯基发布恶意软件报告
   
 

  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已经过去,大多数人都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开始新一年的征程,而随着到来的并非只有春运的紧张,网络恶意软件也开始呈现抬头之势。特别是前不久情人节、元宵节双喜临门,恶意软件也打算利用这一时机兴风作浪。

  近日,卡巴斯基实验室发布了最新的恶意软件报告,他们通过监测发现,一种名为Email-Worm.Win32.Hl ux蠕虫开始出现,这种新型蠕虫可以通过包含恶意链接的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并且会提示用户安装一种假冒的Flash播放器用于查看电子贺卡。点击邮件中的链接,会打开一个对话窗口,询问用户是否同意下载文件。但不管用户如何选择,该蠕虫都会试图突破和感染系统。除了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传播,Hlux蠕虫还具有僵尸程序的功能,可以将受感染的计算机添加到僵尸网络中,然后同命令控制中心取得联系,执行其发出的指令。

  对于许多计算机用户来说,这样深藏不露的垃圾邮件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被恶意软件入侵造成严重后果。对此,有着多年对抗垃圾邮件丰富经验的卡巴斯基实验室在其产品中给出了完善的解决办法,卡巴斯基安全部队2011专门为用户提供了反垃圾邮件功能,以全面过滤恼人的垃圾邮件。

  该功能可以显著减少用户所接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它会对邮件头、邮件正文以及图片进行分析,从而过滤出垃圾邮件。并且垃圾邮件中的这些元素的特征都会被保存到卡巴斯基实验室持续更新的反垃圾邮件库中。此外,在这一功能模块中,用户还可以自行选择精准模式或专家模式来为自己定制最适合的反垃圾邮件保护。其强大的编辑和规则设定功能,可以防范各类恶意内容侵袭,实现对各类垃圾邮件和病毒内容的快速过滤。

  最后需要提醒用户的是,在收到电子邮件后要注意看清发件人地址,遇到可疑链接最好开启卡巴斯基安全部队的安全浏览器功能,防止钓鱼诈骗;如有需要下载插件,则先在安全桌面中运行可疑程序,一旦遇到问题重启安全桌面即可轻松化解威胁。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10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