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第六十一期

当使用Outlook Express收发邮件时,若出现错误代码为“0X800C0133”的提示,该如何处理?
 
  答:如果您的计算机是Windows系统,而且您所使用的文件格式为FAT32,那么在Outlook Express中,如果“收件箱”的容量超过了2G,则当使用Outlook Express接收新邮件时,就会显示“0X800C0133”的错误代码,请您按照以下链接地址中的说明进行操作,以便解决问题。
http://mail.cstnet.cn/
zazhi_17/what.html#1

更多问题

保护电子邮件安全的小技巧
 
  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上每天传送的电子邮件达数十亿封。然而,电子邮件在网络中是以明文形式传输和存储,就犹如明信片一样在网上飞来飞去,个人隐私和公司机密随时存在被截获和浏览的风险。端到端电子邮件加密服务已成为电子邮件 市场的迫切需求。如何保证电子邮件安全已受到广泛关注,以下为一些常用技巧。

一 、关闭电子邮件地址自动处理功能。

二、发送电子邮件给多个人的时间采用密送(BCC)的设置。

三、只在一个确定安全的地方保存电子邮件。

四、只使用私人邮箱发送私人电子邮件。

五、每次发送邮件的时间,都要仔细检查收件人,特别是在发送邮件列表时。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动态


  中心动态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莅临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技网成功举办2009年第一期用户技术培训会
  · 中科院多家机构联合开展日全食网络直播
  · 江绵恒、阴和俊出席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
  · 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莅临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7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务院副秘书长项兆伦,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的陪同下,对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对中科院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刘延东指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成败的重要标志,甚至成为了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面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大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调整创新的战略。重视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步伐,把国家和社会需求作为第一驱动力,把造福人民作为最终的落脚点。

  刘延东一行先后参观视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机房、超级计算中心机房,详细了解深腾7000运行管理情况。视察过程中,中心副主任毛伟介绍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CN域名运行管理的情况,中心副主任李俊介绍了中国科技网(CSTNET)建设运行及管理工作,迟学斌研究员介绍了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深腾7000目前的运行和管理情况。中心主任黄向阳重点从网络环境、数据存储、超级计算应用、科研协同工作环境、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典型应用、ARP项目、网站群建设、网络科普教育八个方面介绍了网络中心在我院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参观结束后,刘延东一行并听取了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所作的中科院千万亿次多尺度超级计算系统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和副秘书长谭铁牛所做的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建设汇报。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阴和俊,秘书长李志刚等领导陪同调研。

  刘延东对中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实践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她指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持续研究分析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凝练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加快改革创新,不断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作为国立科研机构的中科院凭借富有自主创新的自信心和勇气,利用长期的科技积累,敏锐抓住机遇,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刘延东指出,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超级计算能力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而且还决定了工程技术和国家安全方面的竞争力,已成为大国激烈竞争的科技制高点。而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科院正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构建了创新型信息科研环境,这顺应了当前科研活动发展的普遍趋势。希望中科院能够勇挑重担,开拓创新,打造出一个有实力的科研创新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借助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过渡的机遇,加强基础研究和研发力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信息科技和互联网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针对世界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刘延东对中科院和全国信息科技领域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把科研信息化作为科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是科研与管理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加大对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化核心技术的研发,为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信息化支撑。第二,加快信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速度。在科技发展水平日益接近的今天,科技成果转化时间越短就意味着竞争的优势越大,我们要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加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和创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互联网基础资源的管理和研究。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信息通信和安全而言,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管理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四,加大对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集聚和使用力度。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国家的实力增长在于人才创造力,杰出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刘延东还强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撑科学发展,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向中国科技界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也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科技网成功举办2009年第一期用户技术培训会
   
 

  6月25日,中国科技网2009年第一期用户技术培训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举行。来自中科院院内、院外近200名代表或亲临现场、或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以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为主题,希望能借此机会,助力各与会单位自身的内部网络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会上,来自中国科技网的两位安全工程师分别就《研究所级网络安全体系规划》和《协议分析与网络管理》两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讲解。随后,两位来自中科院的信息化同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齐法制老师和动物研究所的纪力强老师分别做了报告,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研究所内部网络管理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和各位专家还进行了互动交流,其间,专家的精彩解答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培训会在热烈浓厚的学知气氛中落下帷幕。

  今后,中国科技网将定期举办此类技术培训活动,并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力争突出科技网“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打造更具特色的科技网品牌服务。

 
  中科院多家机构联合开展日全食网络直播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将出现本世纪最为罕见的日全食天象,为了让全世界更多人欣赏到这一天文奇观,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多家天文科研机构,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开展面向全球的日全食联合直播活动。

  本次直播将通过互联网、亚太二号卫星、手机等载体立体式直播渠道向全球推送来自重庆、武汉、上海、苏州、宜昌、铜陵、桐城等十多个日全食中心带内最佳观测点的高清视频信号。届时国外观众可通过中国科普博览英文版(http://www.kepu.net.cn/gb/special/eclipse_2009/index_eng.html)、NASA的卫星转播信号观看日全食直播;国内观众不但可以通过网站(http://www.kepu.net.cn)、手机http://wap.kepu.net.cn 电视观看直播,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在线互动。为了使公众对日全食现象有深入的理解,在直播期间,主办方还将邀请专业人士对日全食直播信号进行现场解说,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壮观天象背后的有趣的科学知识。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此次直播活动提供了中国科技网的优质带宽支持,而且全程参与了此次直播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尤其承担了建设此次异地多路联合直播“直播中心”的重要职责, 将来自各观测点的信号分发到直播门户、手机、卫星,成为此次直播活动面向全球的窗口。

  与此同时,中国科普博览作为院网络化科学传播门户,大力支持全院的日食科普活动。从2009年初至今,中国科普博览与科学院多家天文机构合作,连续推出了《2009天文年》、《暗夜意识——守护我们的黑夜》、《盛世天文 日食奇观》、《光谱之王LAMOST》、《2009日全食》等一系列天文科普专题,全面展示了院天文机构的科普资源,并为它们提供科普活动的信息发布和成果展示平台,从而为此次日全食直播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此外,中国科普博览还联合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线直播来自安吉、黟县、嘉兴等地的日全食观测信号,从而大大扩充了此次日食直播的观测范围。

  此次日全食直播活动,不但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在天文研究和观测、天文科普意识方面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充分凸显了信息化支撑工作在科研和科普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江绵恒、阴和俊出席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
   
 

  7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副院长阴和俊出席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开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并视察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田静主持,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等出席会议。

  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声学所、软件所、深圳先进院、高能物理所、网络中心的专家学者围绕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展开相关报告。

  随后,网络中心以《探索服务科研信息化的新思路》为题,分别由黎建辉、王龙、邱明旭、阎保平总工从科学数据、超级计算、VOIP应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基地区域e-Science应用示范4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汇报,网络中心所班子及中层以上骨干参加汇报会。

  江绵恒副院长指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网络中心召开非常有意义,网络中心作为我院信息化支撑服务单位的功能、定位和方向越来越明确,希望网络中心下一步继续完善和推进支撑服务工作。他强调,基于信息化的应用和服务,以及面向应用和服务的信息化都要立足国情,与实际发展紧密结合。网络中心通过“九五”、“十五”的铺垫,形成现有初步能力,要在现有基础上,面向应用和服务的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他希望大家竭尽全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阴和俊副院长表示,希望与会人员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最后,江绵恒、阴和俊副院长一行来到中心一层机房参观视察,并详细了解深腾7000运行与管理情况。

 

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增速十分迅猛。

  网络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普及率持续稳步增长

  CNNIC《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 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较2008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与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手机网民半年增三成 3G市场容量存较大弹性

  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乡村地区手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也推动了这一群体手机上网使用比例的上升。

  依据调查,在已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有28%的人表示未来会使用3G手机上网,39.6%的人对未来是否使用手机上网态度不明确。而在未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中,14.8%的人表示未来半年可能使用手机上网,而在这部分人中,又有49%表示会使用3G手机上网。这也表明,3G未来市场容量存在较大弹性,需要各运营商着力开发。

  娱乐应用平稳发展 商务应用逆势上扬

  CNNIC《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在娱乐、信息和社交类使用上比例较高,除了论坛/BBS外,这三类网络应用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均在50%以上。其中,娱乐类网络应用在长期高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网络音乐应用排名仍保持第一,使用率半年增长1.8%;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长迅猛,半年内增长了10%,使用率下降1.9个百分点。

  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不过交易类网络应用水平仍然较低,相对滞后。

  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日增 可信网络成未来趋势

  CNNIC《报告》指出,半年内有1.95亿网民上网时遇到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1.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网络安全隐患使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下降,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这进而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的日趋完善,用户网龄的逐渐增长,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络应用已从生活娱乐逐步向社会经济领域渗透,网民对网络信任和安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如何提高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可用”的基础之上,构建“可信”的网络环境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09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