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第六十期

为什么在使用客户端软件收发邮件时,总是让我不断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答:当您使用客户端软件收发邮件时,请注意邮箱设置中,必须选中“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认证”选项,同时需要将帐名名设置为邮箱地址。

  由于院邮件系统是多域管理的系统,为正确对用户身份加以确认,要求在客户端软件中设置邮箱时,必须将帐户名设置为完整的邮件地址。否则,就会出现“客户端软件不断地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现象。

更多问题

防范邮件病毒的技巧
 
  邮件病毒其实和普通的电脑病毒一样,只不过由于它们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所以才被称为“邮件病毒”,它们一般是通过邮件中“附件”夹带的方法进行扩散。以下介绍防范邮件病毒的技巧。

一 、选择一款正版的防毒软件。

二、及时升级病毒库。

三、打开实时监控防火墙。

四、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的邮件附件。

五、尽量不在邮箱的“地址薄”中设置联系人名单。

六、少使用信纸模块。

七、设置邮箱自动过滤的功能。

八、不使用HTML邮件预览功能。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动态


  中心动态
  · 中国科技网地区网分中心2009年度工作研讨会成功举行
  · 营养干预短信问卷调查平台在中科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成功运行
  · 中国科技网积极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在新建研究所中的应用
  · 2009年科学数据库培训顺利召开
  · “GPU:加速计算新浪潮之研讨”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中国科技网地区分中心2009年度工作研讨会成功举行
   
 

  5月25日,中国科技网地区网分中心2009年度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十二个地区网分中心的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主任李俊首先致辞并简要介绍了地区网分中心2009年度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据中国科技网运行体制机制改革方案,中国科技网将承担院网的整体运行管理,同时要建立中国科技网总中心、地区分中心、所级网络中心三级网络运行维护与支撑服务体系,总中心授权各分中心承担地区网的运行维护,并协调各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随后的讨论中,与会代表畅抒己见,为中国科技网三级体系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通过讨论也进一步明确了各分中心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权利义务等。会议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三级网络运行维护与支撑服务体系是中国科技网在运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它的建立将更有效发挥各地区网分中心的骨干作用,更好的响应各地用户的信息化需求,为全院提供优质互联网络服务做出新的贡献。  
 


 
  营养干预短信问卷调查平台在中科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成功运行
 

 

 

  为了解决营养健康干预科研活动中,科学家和被干预对象之间的大量信息反馈和交换而造成的过多人力和物力投入以及时间、空间不同步问题,中科院网络中心专门针对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亚麻子对代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干预及机制研究”,设计了基于协同工作环境套件(Duckling)的营养干预短信问卷调查平台。该平台于2009年3月27日至2009年6月14日在上海成功运行。

  本短信平台建立在Duckling 1.0版本的基础上。Duckling是中科院网络中心协同工作环境研究中心研制的一套支持e-Science的虚拟科研平台,它重点面向相关领域科研活动的需求,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支持数据集成与共享、研究问题相关的特色文献服务、模拟计算和数据分析、信息发布和即时交流的综合性协同工作环境,并且提供稳定的运行服务和技术支持。Duckling直接服务于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中的e-Science应用示范项目,支持我院在大气环境、高能物理、青海湖鸟类、生态系统、空间天气、东北亚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示范项目和合作研究。

  与通用SMS系统相比,除了具有上述Duckling的功能外,该平台用于营养健康干预科研活动,且具有可定制性和可移植性,是e-Science的一个新应用。与传统的e-Science技术不同,传统e-Science科研人员的控制对象一般都是设备或者是静态的对象,满足不了此类科研的实际需求,因为该项目是面向动态人群进行的。同时,本平台是短信问卷调查系统在营养健康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尝试和应用。其系统功能架构如下图所示:

  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已在上海大学和东华大学干预用户群体中完成2万次左右的短信信息互动,能够稳定高效的完成既定科研目标,极大方便了科学家和营养干预群体的沟通,也可以智能的对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实际意义。

 

中国科技网积极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在新建研究所中的应用
   
 

  为贯彻《新建研究所信息化建设调研和启动会》的会议精神,有效地推动院内11个新建研究所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积极推进视频会议系统在新建研究所中的应用。

  首先,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主动与新建研究所进行联系和沟通,一方面积极介绍院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及服务情况;另一方面,着重了解各单位视频会议系统的现状,以便在此基础上对视频终端选型、会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其次,为进一步加强新建研究所对院视频会议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在2009年6月11日举办了在线视频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

  (1)院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势及应用范例

  (2)视频终端设备的连接配置操作

  (3)数据会议系统的操作与应用

  (4)会议室中灯光、音响环境的部署

  (5)典型视频网络故障处理

  在培训期间,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还通过视频方式在线回答了厦门城市生态环境所和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

  截止6月11日,在11家新建院属研究所中,已有7家单位多次参与了院里举行的视频会议,它们是: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厦门城市生态环境所和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使院视频会议系统在新建研究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不仅将继续做好各类视频会议的保障工作,确保院视频会议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将不断加强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各院属单位提供优质的视频会议服务。

 

2009年科学数据库培训顺利召开
   
 

  6月15日至19日,2009年科学数据库技术培训在北京成功举行。有来自科学院的52家单位共计133人参加培训。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围绕“数据资源整合建设与服务”的主题展开,其目的是针对“十一五”中科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宣贯科学数据库标准规范、示范和推广数据库应用技术,部署和推进科学数据库服务。

  培训开始,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黎建辉首先对培训工作进行总体介绍,表示培训活动通过技术讲解、在线体验,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有效部署“十一五”科学数据库的建设任务,积极地推进数据应用环境的宣传和应用。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科学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建库应用技术、科学数据库运行服务三大方面展开。在建库标准规范方面,针对“十一五”科学数据库的整合建设和专业数据库持续发展目标,分别详细讲解参考型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规范,就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导规范和技术文档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建库技术应用方面,培训提供了文件型和关系型关系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重点演示了科学数据中心自主研发的可视化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DB1.2)、可定制移动数据采集系统(Mobile SDA)以及开源软件数据网格管理与服务系统(iRODS)等,并结合具体项目案例进行了详细示范讲解。互动环节,为加强培训用户对Visual DB1.2软件的体验效果,我们提供了全功能Demo系统,辅助用户基本掌握Visual DB1.2的部署和使用。而在科学数据库运行服务方面,针对科学数据服务统计,我们向项目参与人员宣讲了“科学数据库服务监控与统计系统(MSIS)”,要求在“十一五”全面部署服务统计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部署在近30家仍在提供服务的“十五”数据库建设单位的专业数据库。此外,针对数据资源中心建设进展,向大家提出面向科研活动的存储环境服务建设与完善的初步方案,拟开展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安全灾备、重要数据资产长期保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内容。

  与历届培训相比,本次会议参与人数最多、参会单位最广。问卷调查显示,用户对培训内容和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对存储服务提出了大量潜在需求。培训期间,参会人员针对Visual DB1.2、iRODS 、Mobile SDA等系统软件应用、就他们所关心的领域焦点与共通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标准规范、软件工具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本次培训实际上成为了数据应用环境项目进展总结研讨的一次契机,为下一步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

 

“GPU:加速计算新浪潮之研讨”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2009年5月27日,“GPU:加速计算新浪潮之研讨”的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NVIDIA(英伟达)公司和北京金商祺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办公厅高级业务主管丁二友、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陈明奇、业务主管吴丽辉、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白慧敏、网络中心主任黄向阳、科技处处长李望平以及来自院内外的学术代表、厂商代表120余人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计算机网络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主任迟学斌研究员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发表重要讲话,他谈到超级计算无论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创新水平,还是满足世界需求、推动各方面创新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很多国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基本国策。他希望出席会议的 GPU 领域专家、信息领域专家能够分析规律、把握前沿、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结合科学院实际工作和建设环境,推动超级计算应用。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保障未来不断发展。最后,谭秘书长表示在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化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重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和应用,且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基于GPU的超级计算大环境下,希望大家能够贡献自己的智慧,将本次会议开得卓有成效。

  随后,来自NVIDIA(英伟达)公司、北京金商祺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商代表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香港浸会大学的学术代表分别针对自己的产品和关于 GPU 的学术应用成果作出精彩报告。与会专家针对 GPU 发展前景以及应用价值乃至科学院超级计算软硬件环境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中参会代表各抒己见,会场上气氛十分热烈,大家认为计算机发展要由应用来驱动,每种构架有其适用的问题,包括GPU也是如此。在CPU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不同结构计算机的优点发挥到极点。适当考虑在GPU的新构架上,软件要在一定程度上先行,而且要软硬配合好,真正做到软中有硬,硬中有软。

  会议精心安排问卷调查和现场讨论环节,通过倾听来自一线科研人员的反馈,切实把握超级计算用户的实际需求,力争做好超级计算环境的支撑服务工作。会议共回收问卷53份,问卷中反映出:数据挖掘、密码学、流体力学众多等学科对GPU的需求较大,同CPU相比,GPU有计算单元多、能耗小的优势,并在基础软件库、存储性能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大家对GPU技术普遍看好,也希望能够得到GPU技术以及相关并行算法的培训。

  最后,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黄向阳,院办公厅信息化工作处主管吴丽辉分别作总结发言。“GPU:加速计算新浪潮之研讨”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此次会议将对GPU技术的推广、中国科学院GPU超级计算应用课题的开展乃至我国超级计算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09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