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第五十二期

我已从中科院毕业,还能继续使用原来的邮箱吗?
 
  答:由于各单位的邮箱由本单位的网管负责管理,如果您不确定毕业后能否继续使用中科院的邮箱,请与所在单位的网管老师联系解决。

更多问题

确保企业邮件安全的措施
 
  稳固安全性的起点在于制定有效的电子邮件安全策略。邮件策略顾名思义就是与邮件相关的政策,包括如何处理垃圾邮件,如何对付恶意软件,如何设定邮件规则,如何设置邮件保留和删除时间周期等,另外还有内容过滤以及公司对电子邮件的监管策略等。定制好的安全策略是一个企业打造安全电子邮件最重要的环节,应该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一、制定安全策略是根本。

二、员工教育:防御的第一线。

三、对邮件进行数字签名。

四、对电子邮件加密。

五、对邮件实施监控。

六、反垃圾邮件和反病毒邮件保护。

七、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某些员工的邮件不能发送到外网。


  中心动态
  ·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 VisualDB可视化关系数据库管理发布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
  · 第二十一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国际学术会议在基辅召开
  ·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致信网络中心感谢对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 古巴信息通信部一行访问超级计算中心
  · IETF发布邮件地址国际化系列标准 核心标准RFC5336由CNNIC制定
 

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信息办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组由来自院内、外的10位互联网络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陈明奇主持,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谭铁牛、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黄向阳出席了会议并讲话,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评审会上,谭铁牛副秘书长作了重要指示,指出互联网络环境作为全院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环境之一,是全院所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中国科技网不论是从支撑全院“十一五”信息化,特别是全院重大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信息化需求,还是从为全院提供一个全球快速互联互通的网络环境,促进全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希望专家们能从院互联网络环境建设、运行、安全等方面严格把关,完善实施方案,尽快启动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互联网络环境与服务的建设。

  项目负责人、中国科技网副主任张曦琼向专家组汇报了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在听取汇报后,会议进入专家提问环节,专家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质询,就涉及的关键问题做了重点讨论,并形成了评审意见。专家组认为实施方案全面响应并符合指南所提出的建设内容和指标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建设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整体进度、考核指标符合指南规定,经费概算基本合理,组织管理措施得当,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并建议根据评审专家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尽快启动。同时,鉴于网络运行费用是院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与服务的基础和保证,且“十一五”信息化专项只支持了互联网络环境与服务的建设费用,因此评审专家组建议中国科学院落实网络运行费用。

  黄向阳主任在总结发言中首先感谢专家们的支持,认为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完善实施方案及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方案只是能说是有限经费、有限目标支持下的互联网络环境建设,中国科技网应根据全院e-Sciences、ARP应用对网络环境的需求,结合GLORIAD国际环球网络,集成CNGI等国家资源,目标是建成主干网10-40G的高速交换网络。中国科技网要以此为契机,做好规划工作。

 

VisualDB可视化关系数据库管理发布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
   
 

  日前,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发的可视化关系数据库管理发布系统1.0版本(简称:VisualDB)成功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08SRBJ2786)。

  VisualDB始于“十五”中科院信息化重大专项科学数据库项目,针对我院科学数据库中多学科、多类型的专业数据库建设需求,提出辅助非IT人员进行科学数据资源建库管理的技术方案,于2002年设计开发了技术原型。VisualDB由科学数据中心组织开发,经过多年的完善设计和研发,实现了一套基于Web实现关系型数据库可视化的数据录入、更新、发布以及安全控制的软件工具,可为建库人员提供较完整的数据库应用建设方案。

  各领域的建库人员通过VisualDB系统的简单配置和选择,无需编写程序代码,即可完成对数据库的内容web发布和共享,系统将自动提供数据的检索和浏览服务。同时,VisualDB为数据应用开发人员提供可配置的应用模块,为二次开发提供了数据访问接口。利用VisualDB管理的数据集,将自动成为分布式数据集中的一个数据节点,实现VisualDB管理的数据集之间的网络互操作。VisualDB具有以下功能特性:(1)数据操作高度可视化,利用大量参数的配置性实现关系型数据库建库的零开发;(2)提供强有力的访问控制,有效保护用户数据;(3)普适性,VisualDB基于流行的B/S结构开发,最终用户只需要IE浏览器即可进行数据的管理和访问;(4)支持丰富的、可扩展的数据类型。与一般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不同,VisualDB直接支持面向应用的数据类型,如学科领域的数据;(5)基于可配置的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支持灵活的本地化、多元化应用。

  目前,VisualDB在相关数据库应用项目中得到大量推广应用,成功发展了一批典型应用,包括中科院科学数据库支持的纳米科技基础数据库、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支持的西北人文数据库、 Brainbank数据库,以及北京奥运食品安全应急系统等。此外,2008年5月举行的科学数据库技术培训重点对 VisualDB做了培训讲解,并通过对全院信息化需求调研和推广,已经在中科院相关单位取得了积极的反馈,相关技术人员纷纷表示将在科研数据资源管理中应用。

 

第二十一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国际学术会议在基辅召开
   
 

  全球科技数据领域的“联合国会议”—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国际学术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于2008年10月6-8日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召开。作为科技数据领域的盛会,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科学家参加。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国家地震局、中国农科院、北京高校、中国台湾等单位和地区的34名中国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为期三天的会议围绕“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Society -from Today to the Future”主题展开,包括16个重点研讨会上的80个报告、54个并行分会上的270个报告和在海报展览中张贴的99幅海报。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组织5个分会,共计64篇报告。

  乌克兰国家总理季莫申科特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代表乌克兰及个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欢迎,对第21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巨大的社会财富,它贯穿着科技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和数据成为信息时代最活跃、影响面最宽的战略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及其管理与共享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CODATA的诞生,标志着科学技术数据领域的形成。在过去的40多年中,CODATA在推动世界各国科学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高水平的工作,在促进跨地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次会议还颁发了国际CODATA奖、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刘闯博士荣获国际CODATA奖。该奖自2000年首次设立,每二年评选一次,每次一人获奖。刘闯博士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和第一位女性科学家获奖。

  10月9日至10日召开了第二十六届CODATA的GA工作会议。此次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秘书长、司库、执委换届选举以及CODATA工作总结。选举是由提名委员会联系各国CODATA委员会,根据CODATA章程,对委员会官员进行提名,差额选举。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研究员又一次成功当选CODATA执委,这也反应了国际朋友期待我国继续保持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议还宣布下一届2010年的大会在南非举行。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致信网络中心感谢对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日前发来感谢信,对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参加开发食品安全相关数据库应用系统,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提供重要的技术服务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构建了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分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技术处理等技术平台,并成立了北京奥运食品安全监控中心,负责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检测与保障重要工作。为了保障奥运会期间各国政要、媒体及运动员的食品安全,从2007年2月开始,已监控奥运餐桌的食品累计数百万份,保障了供应奥运会食品合格率达到100%,奥运会开幕以来没有发生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赢得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中心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药信息研究中心、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等单位按要求开发了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兴奋剂基础资料数据库、奥运食品安全应急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通过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基础数据、检测数据信息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实现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集成检索、比对,以及动态分析供应奥运食品的指标检测值、产地分布、合格率等信息,为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和决策支持,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增添了活力。

  为让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惠及广大市民,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精诚合作,目前双方达成协议开发北京市食品安全电子预警系统,不断建设提高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古巴信息通信部一行访问超级计算中心
   
 

  2008年10月17日上午,古巴信息通信部副部长BORIS ALEJANDRO MORENO CORDOVES,古巴SOFTEL软件公司总经理LUIS GUILLERMO FERNANDEZ PEREZ等一行六人对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进行了友好访问。

  超级计算中心陆忠华副主任首先致欢迎词并向来宾简要介绍了网络中心及超级计算中心各项科研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成果。随后肖海力着重介绍了超级计算中心在网格方面的工作,以及中国国家网格及院超级计算环境的建设情况。

  BORIS副部长表示,中古两国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希望在网格领域也能开展友好合作。LUIS经理介绍了古巴国内正在建设的电子医疗系统,希望通过与超级计算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将网格技术引入古巴。

  古巴来访成员对超级计算中心的网格软件及网格运维经验很感兴趣,希望能尽快开展进一步合作。双方约定,古巴方面可以首先安排人员来超级计算中心接受网格方面的培训,为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

  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古巴来访成员非常感谢超级计算中心的热情接待和合作的诚意,期望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双方今后的合作。

 

IETF发布邮件地址国际化系列标准 核心标准RFC5336由CNNIC制定
   
 

  2008年,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组织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正式发布了邮件地址国际化(邮箱名称母语化)的三个核心标准:RFC5335、RFC5336和RFC5337。按照这些标准,中国人之间可以使用类似“张三@互联网中心.中国”中文邮件地址形式收发邮件,而韩国人之间则可以用类似 “??@??.?? ”韩文邮件地址形式收发邮件。中文邮件地址和韩文邮件地址也可以互通。

  邮件地址国际化系列标准的推出不仅使世界各国人民用上自己母语的电子邮件地址成为可能,更为以后国际互联网技术协议真正的国际化做了很好的开端。诞生于1982年的邮件标准协议英文独占时代即将终结,预计占全球大部分人口的非英语国家网民将从中受益。

  本次IETF发布系列标准,其中起核心作用的RFC5336《SMTP扩展支持国际化邮件地址》由中国技术专家主导制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姚健康和毛伟是该标准作者。IETF邮件地址国际化标准工作组联合主席李晓东博士亦任职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RFC5336是全球5000多个互联网国际标准中由中国人制定的又一个IETF国际标准,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继RFC3743、RFC4713国际标准之后主导制定的第三个互联网国际标准。

  自2000年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科院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文域名及邮件地址国际化IETF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有关多语种域名和国际化邮件地址的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本次发布的RFC5336《SMTP扩展支持国际化邮件地址》具体定义了新型的国际化邮件地址的格式,规定了支持国际化邮件地址的服务器之间的具体交互方式,以及如何与非国际化邮件地址服务器交互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颠覆了互联网基础协议只以ASCII编码方式传输的传统,确立了UTF8在基础邮件协议里的传输和存储,从而使互联网真正做到的国际化,而不是表面的国际化。

  IETF成立几十年以来,先后成立数百个标准制定工作组,累计发布超过5000项互联网国际标准。其中,邮件地址国际化标准工作组是首个由中国人担任联合主席的工作组,同时也是IETF成立以来华裔互联网技术专家参与人数最多的工作组。RFC5336是由中国人主导并发挥核心作用,历时3年之久解决的一项互联网应用世界难题,前后起草修订提交讨论的标准技术文档近30个版本,期间微小修改之处不计其数。

  该工作组的技术专家包括John C Klensin(全球互联网邮件传输协议的作者)、Harald Alvestrand(前任IETF主席)等全球权威互联网技术专家以及微软、谷歌、高通等邮件服务市场上下游国际巨头上百名技术专家,预计这将有力保障邮件地址国际化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部署和开通使用。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08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