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机用户中3G手机占三分之二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是采用3G技术的领先国家,3G手机能够使人们进行互联网浏览和在线购物。几乎所有的日本年轻人表示,手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日本解决方案提供商Nepro IT Co公布最新调查数据称,在日本20岁至40岁年龄段中,16% 的人表示他们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长达3至4小时,9%的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为5至10小时,4%的人使用手机每天甚至超过10小时。

  70%的人承认他们很少写信或明信片,16%的人利用手机聊天和发短信,38%的人利用手机下载音乐。40%的人利用手机在线购物,享受最流行的服务,90%的参与被调查者表示,手机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上月份日本统计数据显示,在日本1.27亿人口中手机用户已经占到1亿人,其中三分之二的手机用户选择了3G手机。


VoIP和网络市场是未来发展趋势


  VoIP和网络市场在2007年将如何发展?SearchVoIP.com专家Carrie Higbie和Juan Pablo Pazos都把赌注下在了2007年VoIP市场。

  SearchVoIP.com网站的VoIP规划专家Carrie Higbie认为2007年多元化IP服务的应用将增长,并且将强有力地推动网络融合和管理的服务。

  Higbie说,在VoIP市场,我们将看到全球范围内将推出更多的管理的服务,如MPLS和管理的VPN等。有些人将开始设法汇编一个IP电话和用户的目录。全球将出现可用的更好和速度更快的电路。

  利用IP的好出的新产品应用的增长也在Higbie对2007年其余时间的预测之中。新的Wi-FI/VoIP/蜂窝手机将增长,但是,有些城市由于饱和问题将使用A频道而不是B/G频道。产品将继续结合到视频和其它服务中。他还认为,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协作将越来越多地结合到VoIP系统中。

  Higbie说,思科刚刚发布了一种令人惊叹的“思科网真”产品。这种产品能够让你感觉到你与不在你的地方的某个人好像就在一个办公室一样。这类产品将继续使企业节省飞机票的费用,同时由于对客户服务做出更好的反应而得到更多的收入。

  Higbie还表示,他预计更多的企业将采用其它IP功能。他认为,线路将继续消耗,路由器将继续升级。美国的中央办公室将继续利用比较新的功能,包括接入家庭的以太网和高速服务。

  SearchVoIP.com网站的网络融合专家Juan Pablo Pazos对2007年有同样的预期。他说,最终用户希望明年从他们的手机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下面是Juan Pablo对2007年提出的七大“最佳赌注”:

  1.2007年将是我们看到Wi-Fi和手机集成在一起广泛应用的第一年。例如,你在办公室里打一个电话,然后带着IP电话走出办公室,在汽车里或者在大街上行走的时候继续通话,这期间没有出现中断的情况。

  2.根据地理位置向手机发送消息等多功能应用将有助于减少手机使用计划的成本。广告商将承担部分费用。例如,你在走进一个大型商场的时候,你会收到那一天促销信息的短信,或者当时的促销信息。

  3.我们将看到在一个简单的人机工程学设备中把IP电话和手机集成在一起。

  4.包月国际长途电话计划将非常流行。

  5.浏览器中将嵌入P2P视频会议。

  6.WiMax将提高新兴市场的宽带网接入,使VoIP应用更普遍。

  7.我们将看到IPTV和IP电话在客户端级设备上的融合。

  SearchNetworking.com网站编辑Amy Kucharik对新的一年提出了三项预测:

  1.网络设计师将更了解通讯。人们将接受这种观点:购买更多的带宽并不能包医百病,而是要寻求广域网优化技术以获得更大的效率。

  2.移动设备有很大的风险。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失窃不仅仅是给企业造成设备本身的损失,而且还可能泄漏敏感的信息。因此,企业将开始强制执行更好的移动安全政策和加密。

  3.VoIP和统一通讯将迫使网络结合。网络专业人员必须越来越多地学会路由器和局域网领域之外的技术。


2015年互联网将能够传输气味信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到2015年,国际互联网将可以传输气味信息。

  据韩国媒体报道,来自韩国信息通讯部的一份报告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国际互联网将有能力允许用户发送或接受气味信息。

  届时,每一种气味都将成为数字化信息,而计算机将根据数字化信息进行排列组合,从而重新演绎不同的气味。

  据悉,该报告是咨询了3500名科技专家后而得出的。报告同时还指出,到2015年,手机电池的续航时间可以达到两个月。

  另外,随着材料技术的突飞猛进,士兵们将来可以穿上一种防水防弹的服装,并且可以根据环境,自行调节成伪装颜色。


欧洲计划推出电子邮件实名制


  欧洲多国政府日前表示,计划推出相应法律,要求公司或相关机构保留公民的互联网以及手机使用记录。

  据《纽约时报》报道,实际上目前欧盟各国范围内,这种手机和互联网信息上交,并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而据悉目前德国司法部已经提出了一项草案,要求用户在注册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必须提供真实的信息,例如姓名等。与此同时,荷兰的草案则要求手机服务商记录下每一个用户每一次通话的具体位置,以便于之后的查询工作。

  实际上,即使是现在欧洲诸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经与警方建立了合作协议,向警方提供相应的客户信息,以此来帮助警方破获相应案件。在西班牙以及英国公布爆炸案发生之后,司法部门就提出了手机和互联网使用实名制的要求,并且向服务商索取具体的手机通话信息。

  据悉在2009年之前,欧盟各国将推出数据保留法,其中的内容和上述某些国家提前的行动极为相似。当然,这种行为与欧盟所倡导的人权和隐私却存在强烈的矛盾。然而,电子邮件实名制的推行,将极大程度降低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几率,因为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将必须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据悉,为了推行实名制度,身份证等标准个人身份的验证手段将被使用。

  当然,手机通话信息记录计划的实施,也存在着大量的困难。作为荷兰数据保护中心顾问 马克先生表示,手机通话位置的信息上交意味着“对本土公民手机通讯行为的监控。”因此违反了基本人权中的自由通话权。对于各大服务提供商来说,如何存储手机通话记录,每次记录的监控时间为多长?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的答案。另一方面,如果选择记录很长时间的手机通话,也意味着运营商必须花费天文数字一般的成本购买设备,并且成立专门的监控部门,相信没有一家公司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


Google在中国购买gmail.cn遭拒绝


  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值Google在全球范围内统一Gmail商标之际,该公司日前在中国又遭遇打击。原因是Gmail.cn域名的持有者拒绝向Google出售该域名。

  据路透社报道,来自法律人士的消息称,Google正在尝试收购www.gmail.cn域名,而该域名目前由爱思美中国(ISM)所有。爱思美中国是一家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服务提供商,总部位于北京。

  除了在名称上相似之外,Gmail.cn和Google的电子邮件服务Gmail.com在logo的颜色设计上也十分相似。来自该法律人士的消息称:“Google已经针对网址和logo问题与Gmail.cn取得了联系,但目前还没有进展。”

  该消息还称,尽管爱思美拒绝向Google出售Gmail.cn域名,但Google目前还没有起诉爱思美的迹象。据爱思美在其网站上称,该公司是经CNNIC授权的最大的域名注册商。

  在此之前,Google在欧洲多个国家的Gmail商标也遭遇打击。本月初,欧盟内部市场商标一体化管理局(OHIM)驳回了Google要求在德国使用Gmail商标的上诉。

  德国风险投资家Daniel Giersch早在6年前就拥有了Gmail商标权,在赢得了德国诉讼后, Giersch又向瑞士、挪威和摩纳哥法院提起诉讼,禁止他人使用Gmail商标。2005年,由于调研公司IIIR的起诉,Google还被迫重新命名其Gmail英国服务。


  本栏目是我们将用户反馈至院邮件系统技术支持邮箱中的问题进行筛选,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刊登出来,希望在与您共享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使您有所收获。

1、为什么我保存在网站邮箱中的邮件都不见了?

  答:如果您在登陆网站邮箱收发邮件的同时,也使用OE等软件接收邮件,就请您察看一下OE中的帐户设置,是否选择了“在服务器保留邮件副本”选项,如果没有选择该项,则邮件在被接收到OE的时候,就自动从服务器删除了。

2、在OE等软件中设置帐户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当您在OE等软件中设置帐户时,请注意

(1)正确设置smtp服务器名称和pop3服务器名称。

(2)在“pop3帐户名”后面输入完整的邮件地址。

(3)选中“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认证”选项。



2007年网络营销发展预言

  
  随着中国网民超过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任何一家企业将不得不认真对待正在迅猛发展、日益渗透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如何让网民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 2007 年各行各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网络营销将成为各行各业最重要的营销方式之一

二、网络广告仍是大中型企业的首选

三、搜索引擎营销市三足鼎立之势继续保持

四、邮件营销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大

五、CPA模式的网络营销发展尚需时日

六、Web2.0下的网络营销产品将初步成熟

七、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八、域名主机市场将实现大融合

九、基于网络营销架构的网站建设成为主流



©1994-2007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