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第147期

如何才能申请使用中国科学院邮件系统的邮箱?

  答:中科院邮件系统为各院属单位提供企业邮箱服务,而各单位的邮箱由本单位的网管负责管理,如果您希望申请使用中科院邮件系统的邮箱,请与所在单位的网管老师联系开通。

  如果您需要申请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邮箱,请联系010-88256622。


更多问题

六部门同谈网络安全责任与行动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中央网信办不断完善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制定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保障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性、可控性;推动网络安全立法和标准化工作;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面向公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网络安全对外国际交流合作。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动态

中科院国际会议服务平台


  中心动态
  · 谭铁牛调研新一代ARP技术架构及应用试点情况
  ·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报告会
  ·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用户技术培训会成功举办
  ·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编辑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谭铁牛调研新一代ARP技术架构及应用试点情况
   
 

  为了解和检查新一代ARP技术架构咨询会专家意见行动清单落实情况和新一代ARP试点工作进展,9月9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带队,到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调研新一代ARP技术架构及应用试点情况。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曹凝主持调研会,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信息化工作处、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书记韩华、副主任迟学斌及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会。

  会议听取了“新一代ARP技术架构设计方案完善情况”、“新一代ARP原型系统应用试点情况”的汇报,并观看了新一代ARP原型系统的功能演示。谭铁牛对新一代ARP原型系统工作组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做好对目前ARP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对我院业务发展对ARP系统的新需求梳理、对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发展的趋势分析等三方面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强调应尽快研究制定新一代ARP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在推进智慧中科院建设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的同时,通过新一代ARP应用试点发现问题、了解需求,并验证总体架构的可行性。

  最后,谭铁牛强调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五大工程应按工程性任务予以推进保障,院机关主管部门与承担单位密切配合,深入调研、充分与用户沟通,尽可能采用可靠、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建设信息化平台。

  [原文]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报告会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根据中心党委的整体部署,8月31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邀请农工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尉迟坚做题为《价值魔方—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的报告。中心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党员共200多人参加学习。报告会由中心党办主任王恩海主持。

  报告将互联网与现实经济结合,通过国内外产业数据对比、案例分析、现场互动的方式,以价值变化与实现的视角,讨论了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金融投资业和软件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分享了以互联网、软件、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及产业新生态的紧密的融合,迎接一个由传统的“重资产”产业发展模式向以经营产业生态链核心价值为目标的“轻资产”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模式的来临和挑战。

  在互动环节,党委书记韩华、参会党员纷纷踊跃提问,就互联网投资、融合与创新、大数据核心价值、“轻资产”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等方面提出问题,尉迟坚专业解答后,还赠送每位提问者一本签名的本人专著《价值魔方——互联网与e立方经济》。

  对于此次报告会,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通俗易懂,案例生动、丰富,富有激情。尉迟坚从经济角度分享了对工业互联网的深刻认识,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成败。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将我中心具有的标准、软件、大数据、超级计算,ARP系统等一系列“轻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打造产业链的良好生态环境并实现共赢,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原文]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用户技术培训会成功举办
   
 

  9月21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举办了2016年用户技术培训会,来自全国用户单位代表近160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采用现场面授与远程桌面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授课方式。培训内容涵盖了网络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高性能计算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新媒体科学传播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和使用经验。具体包括:《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及IDC资源与服务》、《网络虚拟化技术与应用培训》、《互联网+新媒体科学传播服务》、《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元”》、《存储服务环境》以及《科学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等10个专题。培训过程中,老师的讲解深入细致,视角新颖,与学员们的积极思考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向用户介绍、推荐了我中心各类基础资源以及相关增值服务,为未来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与用户进一步分享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的经验,增进学习交流。今后,中心将继续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努力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培训体验。

  [原文]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编辑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2016年9月9日,《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编辑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京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党委书记韩华、副主任迟学斌、刊物编委会主任钱德沛教授主持会议。王鼎盛院士、孙九林院士、闫保平研究员、桂文庄研究员以及全体编委共计3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韩华首先致辞,她对与会编委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编委多年来给予刊物的指导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刊物创刊以来,坚持以e-Science高端科学普及和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为定位,展示我国e-Science技术研究和在各种科研活动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发表e-Science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科研手段、科研模式等方面的学术文章,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我国在科研信息化领域中的唯一综合性学术期刊。

  迟学斌宣布刊物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并介绍了新一届编委会的组成情况,钱德沛教授担任刊物第三任主编,桂文庄、王鼎盛院士担任刊物顾问,陈润生院士、孙九林院士、闫保平、迟学斌担任编委会副主任。迟学斌表示该刊本届编委会的设置较往届有明显区别,不仅编委人数大幅增加,还特别增设了刊物顾问,他们对期刊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刊物前任主编、研究员桂文庄表示,自己担任主编的八年时间里,刊物一步步成长,慢慢走入正轨,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刊物的进步和成长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之下取得的成果。桂文庄对主办单位和各位编委一直以来给予《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激。新一届编委会不仅人数大幅增加了、成员年龄更年轻了,而且所涵盖的学科也更为齐全,体现了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希望新一届编委会以学术创新为落脚点,提升刊物在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新任主编钱德沛说,《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将继承传统、持续创新、办出特色,要突出主题性、前缘性、前瞻性,注重刊物的学科交叉特色,多刊登高层次的综述性论文。他建议办刊要抓住重大科学问题,关注国家重大科学项目,从信息化研究的最前沿切入,关注国际上e-Science发展方向,反映国内e-Science现状,同时要注重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对办刊的影响,要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为办刊服务。

  编辑部主任孔丽华向编委会做了2014-2016上半年期刊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汇报。针对刊物的组织与审稿、组织建设和内部管理、宣传与发行、数据分析、作者反馈、数据库收录、期刊审读等情况进行了汇报;对刊物组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并提出了下一年度期刊出版计划和期刊申请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方面的计划。

  随后,与会编委和专家分别就期刊如何尽快进入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稿源组织和具体编辑工作等问题及长远的出版规划展开了热烈讨论,在拓宽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形成受众面、进行特色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与会编委对刊物的迅速发展表示了极大的信心,纷纷希望能在稿源组织和扩大影响力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钱德沛总结指出,当前我们的刊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今年7月科研信息化首次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纲要提出要加快科研信息化,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建设覆盖全国、资源共享的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科研信息服务水平。加快科研手段数字化进程,构建网络协同的科研模式,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方式转变。这些改革将大大激发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对科研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科研信息化作为科研模式和方法变革的催化剂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倍增器,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我们的刊物发展是一个利好的形势。刊物现在面临着能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要尽快加入核心期刊队伍,提高刊物的国内外影响力。

  [原文]

 


 
7*24专线:010-58812000   技术支持邮箱:support@cstnet.cn   垃圾邮件投诉邮箱:abuse@cstnet.cn
    © 1994-2016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网网络中心     意见反馈: support@cstnet.cn